對于醫學專業來說,本科學歷顯得尤為重要,報考普通專升本考試可以將第一學歷上升至本科,其未來就業發展也將是非常有利的,從而也可以為順利深造醫學碩士、博士打下基礎。
考試科目:大學英語+口腔內科學+口腔解剖生理學
專業課考什么?
口腔內科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
《口腔內科學》課程考試的目的是考察學生能應用理論知識轉換臨床的能力。本門課程考核要求分為“熟悉”、“掌握”兩個層次。學生對于要求理解的內容(包括齲病、牙體硬組織的非齲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兒童牙病和老年牙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熟悉”是指學生能夠清晰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臨床表現以及治療問題?!罢莆铡笔侵笇W生能較為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在此基礎上能夠準確、熟練地應用它們進行實驗,更好的應用于臨床。
二、命題原則與指導思想
全面考查學生對本課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識點學習、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作為命題的指導思想。其中著重考查《口腔內科學》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試題既要能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要能考核學生能力;要注意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要符合正態分布規律,命題的原則是題目數量多、范圍廣,最基本的知識一般要占70%左右,稍微靈活一點的題目要占20%左右,較難的題目要占10%左右。
三、考試內容
(一)齲病
1、掌握齲病的定義、特征及好發部位。齲病的現代病因論、臨床表現、診斷、齲病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及充填治療方法;
2、熟悉齲病的臨床病理及流行病學的特征。
(二)牙體硬組織的非齲性疾病
1、掌握牙齒各種發育異常的概念、畸形中央尖和釉質發育不全的診治;氟牙癥、四環素牙的病因、臨床表現及防治;掌握牙急性外傷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預后及并發癥的處理;牙隱裂、楔狀缺損、磨損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原則;
2、熟悉遺傳性牙本質發育不全、牙內陷、磨牙癥的病因、診斷及防治;牙本質過敏癥的發病機理、病因、診斷及防治。
(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1、掌握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病因;牙髓病的分類、各類牙髓炎和根尖周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治療原則、處理方法;掌握根管治療術和根尖誘導成形術的原理、適應證、步驟及原則;
2、熟悉感染控制的方法;熟悉干髓術、根管外科手術的原理、適應癥、操作步驟、并發癥及處理。熟悉牙髓及根尖周組織的生理學特點。
(四)兒童牙病和老年牙病
1、掌握兒童齲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兒童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診斷和治療;年輕恒牙的拔除和兒童外傷處理;
2、熟悉老年牙病的治療特點。
(五)牙周病
1、掌握牙周病的概念及病因;牙周解剖相關概念;牙周病的牙周檢查和分類;各牙齦疾病和牙周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牙周炎的伴發病變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原則;牙周病的預后判斷、治療計劃、牙周基礎治療的方法;
2、熟悉牙周手術治療的相關概念、適應癥及手術方法。
(六)口腔黏膜病
1、掌握口腔黏膜疾病基本臨床病損特點;常見的口腔黏膜感染類疾病、超敏反應性疾病、潰瘍類疾病、大皰類疾病、斑紋類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原則;
2、熟悉口腔黏膜病的結構與功能;肉芽腫性疾病、唇舌疾病、性傳播疾病的口腔表征、艾滋病、系統疾病的口腔表征和口腔黏膜色素異常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原則。
四、考試方法和考試時間
1、考試方法: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90分鐘。
3、課程成績評定:滿分為150分。
五、主要參考書
顧長明.口腔內科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年.
口腔解剖生理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
口腔解剖生理學是口腔醫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一門以研究人體口腔、頜面、頸部諸部位的正常形態結構、功能活動規律及其臨床應用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口腔、頜面、頸部的層次關系和形態,辨識其結構特點,掌握其功能活動原理、發生條件及其影響因素,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臨床實際。課程內容包括:牙體解剖生理(包括牙的組成、分類及功能、牙的萌出及臨床牙位記錄法、牙體一般應用名詞及表面標志、牙體外形、牙髓腔解剖),牙列、與頜位(包括牙列、、頜位、與頜位),口腔頜面頸部系統解剖(包括上頜骨、下頜骨、顳下頜關節、肌肉、血管、神經等),口腔頜面頸部局部解剖(包括口腔局部解剖、頜面部局部解剖、頸部局部解剖),口腔功能(包括下頜運動、咀嚼功能等)。
二、命題原則與指導思想
全面考查學生對本課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識點學習、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作為命題的指導思想。命題的原則是題目數量多、范圍廣,最基本的知識一般要占80%左右,稍微靈活一點的題目要占10%左右,較難的題目要占10%左右。試題的覆蓋面要盡可能大,題量應與限定時間相匹配;試題表達要簡練、明了、準確。
三、考試內容
(一)牙體解剖
1、掌握牙的演化規律。
2、掌握牙的組成、分類、功能、記錄方法。
3、掌握乳牙和恒牙萌出順序及規律。
4、掌握牙體一般應用名詞、牙體表面解剖標志。
5、掌握切牙類、尖牙類、前磨牙類、磨牙類的解剖形態。
6、熟悉各個乳牙類的解剖特點。
7、掌握牙髓腔各部的名稱的概念。
8、掌握牙髓腔形態。
(二)口腔、頜面部與頸部解剖
1、掌握上、下頜骨的形態結構和解剖特點。
2、掌握顳下頜關節的組成及各部分的結構特點。
3、掌握表情肌、咀嚼肌各自肌群的位置、起止點、形態和功能。
4、掌握頸總動脈的行程、頸動脈竇、頸動脈體的位置、性質及功能。
5、掌握頸外動脈及其分支的行程、分布、臨床應用。
6、掌握面前靜脈、顳淺靜脈、翼靜脈叢、頸內靜脈、面后靜脈、面總靜脈、頜內靜脈的起止、行程和屬支。
7、掌握三叉神經分支的起止行程、分支、管理分布,及上、下頜神經在口腔內的分布及其變異。
8、掌握面神經管段的分支,面神經顱外段及其分支、分支的起止行程,分布區域及損傷時造成的面癱結果。
9、掌握口腔的境界、分布、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標志。
10、掌握唇的境界、表面解剖標志、層次、及淋巴回流、血供、神經支配。
11、掌握頰的層次及境界。
12、掌握硬腭的層次及結構特點。
13、掌握軟腭表面解剖標志、層次、構造及其神經分部。
14、掌握舌乳頭分類、舌的肌肉、血管、淋巴回流及神經。
15、掌握面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特點。
16、掌握腮腺咬肌區的境界、層次及內容、顯露面神經主干及其分支的標志。
17、掌握面側深區的境界及層次及內容。
18、掌握蜂窩組織間隙及其連通。
19、掌握頸部境界、分區、體表標志及體表投影。
(三)口腔生理
1、熟悉牙冠形態的生理意義。
2、熟悉牙根形態的生理意義。
3、掌握髓腔形態的生理意義。
4、掌握牙列分型、牙正常排列的傾斜規律。
5、掌握牙列面形態特征。
6、掌握牙尖交錯名稱與定義、咬合接觸特征。
7、掌握的建立及不同發育階段的特征。
8、掌握三個基本頜位的定義。
9、掌握牙尖交錯位的正常標志、特點、意義
10、掌握三個基本頜位的關系。
11、掌握下頜運動的形式及運動范圍。
12、掌握咀嚼周期、咀嚼運動的類型、咀嚼肌力、力、牙周潛力。
13、掌握咀嚼效率的定義及影響因素。
14、掌握磨耗的生理意義及與磨損的區別。
四、考試方法和考試時間
1、考試方法: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90分鐘。
3、課程成績評定:滿分為150分。
五、主要參考書
1、馬莉.口腔解剖生理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