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設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技工學校名單有:重慶市三峽職業技工學校、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重慶益民技工學校、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技工學校等技工學校。

一、重慶開設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技工學校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學校名稱 | 學校地址 |
1 | 重慶市三峽職業技工學校 | 重慶市豐都縣三合街道雙桂路31號 |
2 | 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 | 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41號 |
3 | 重慶益民技工學校 | 重慶市榮昌縣重慶嘉陵益民特種裝備有限公司 |
4 | 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技工學校 | 重慶市沙坪壩雙碑掛榜村31號 |
二、重慶開設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技工學校簡介
1、重慶市三峽職業技工學校
重慶市三峽職業技工學校地處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豐都鬼城”境內,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由豐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豐都縣就業和人才中心承辦的一所融學歷教育、中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安置“一體化”的公辦中等職業技工學校(綜合實訓基地)。
重慶市三峽職業技工學校辦學情況
學校秉承“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的辦學宗旨,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技能人才,是重慶市農村勞務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辦公室確定的“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也是我縣的“移民培訓基地”“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基地”“勞動預備制度培訓基地”“安全人員培訓基地”,是勞動者學習實用技能的搖籃。
重慶市三峽職業技工學校專業開設
學校開設有《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 《服裝設計與工藝》 《健康服務與管理》《烹飪 (中式烹調)》等熱門學制專業和焊工、電工、縫紉車工、計算機應用、家政服務、創業培訓(SYB)、微企培訓等二十多個市場需求量大、就業前景好的短期培訓專業。
學校教學設備設施齊全,有規范化的電子電工、計算機應用、服裝設計制作、焊工、廚師實訓基地各一個,能滿足學生(員)在校學習和實訓實作的需要。有升學意愿的學生可考大學。
2、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
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簡介
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原名重慶飲食服務技工學校)是一所集高級技校、中專為一體的全日制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學校創建于1978年,由重慶市商委、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教委直接領導和管理。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發展歷程
1994年5月3日經重慶市教委(1994)41號文批準,重慶市二商職工中專校與重慶市飲食服務技工學校聯合辦學,至此,學校已形成三塊牌子,一套機構,一班人馬,現學校行政關系隸屬于商委,是一所市屬重點職業學校,學校致力于培養高中級的烹飪、旅游服務專門人才和具有市場經濟意識、掌握現代化高新技能知識、商貿服務復合型中級人才。是一所市屬公立的重點職業學校. 2000年學校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評為國家重點技校。 2005年經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審批為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 2006年4月學校正式掛牌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師資力量
學校生源充足,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校生1500余人,其中高級技工班學生120人;有教職員工95人,專業技術人員69人,本科以上學歷的占60%,中高級以上職稱的占25%,雙師型教師的占25%,其中有多名中國烹飪大師、烹飪名師。近幾年教師撰寫的教學教改方面的研究論文在全國、市級刊物上發表的有十幾篇,主編、參編的教材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同類學校中得到了認同和推廣。3、重慶益民技工學校
重慶益民技工學校簡介
重慶益民技工學校創建于1980年6月,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一類技校。學校1996年被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批準為培訓模具技術工人的“教育培訓基地”,與重慶、四川、廣東、上海、昆山、寧海、寧波、溫州等地方模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2002年,成為重慶華教境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的“出國培訓基地”,2004年被重慶市模具工業園授予定點培訓單位,是重慶市農村勞動力轉崗培訓基地。2011年學校搬遷的榮昌區板橋工業園區靈方大道。
重慶益民技工學校辦學規模
學校設有大專班、中專班、技工班、高級技工班、出國培訓班;教學、實習設備先進,擁有具規模教學大樓、大型生產實習工廠、學生宿舍、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標準化運動場等良好的教學設施。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技能、敬業愛生,業務精良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達30%以上、具有中級職稱的達50%以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實行封閉式準軍事化管理,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是家長、學生放心的學校!
重慶益民技工學校辦學觀念
學校辦學觀念新, 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辦學思想,主動面向市場,按需辦學,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文明敬業、勤奮求實”的技術人才為己任。不斷建立和完善了“定量招生、定向培養,定點就業”的網絡體系。二十多年來為國內外知名企業輸送了數千名畢業生,現大多數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或管理干部。同時學校還積極開拓國際就業渠道,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